這本「數到兩千的狗」是我的第一本德文書。雖然他只是一本薄薄不到20張紙的小小小繪本,但作者卻能夠將一個人生中重要的大道理寄寓於簡單的線條上,而那就是──「堅持」。
在這麼多人介紹過自己所閱讀的書籍後,我能感受到在德國文化下,「堅持」對於德國人來說,有多麼重要。也許有許多人會認為,德文很複雜、德國人很固執、不願改變,但我想這些原因也許都來自於德國人民族文化下對於真理的「堅持」。把握初衷,不到最後一秒不放棄。我想,這也可能是德國國力強盛的其中一個原因:就算創新,也來自於堅固的基礎與本質演變而成。
曾和許多德國朋友交流過想法,好幾次對於新事物的東西,他們都抱持著一個「這好像是個好點子,但我不一定要改變」的想法。加上去年拜訪一間幼稚園時,孩子們要表演合唱一首歌,老師並沒有要求每一個人都要唱到完美、一致,而是讓他們保有自己的特色,隨著音樂歌唱,手舞足蹈。這個經驗給我一個很大的震撼,因為我小時候也是唱合唱團的,但是老師總是嚴厲地告訴我們要如何將和聲唱到完美一致;而台上這些孩子們,每一位都對這首歌有著不一養的理解與詮釋。好美。
教育的目的是什麼?而我們又是為了什麼去上學?曾幾何時我們為了完美,犧牲了自己原有的創意;而更可怕的是──試著回想,卻又想不起來當時是如何辦到的。我們讓孩子們去上學,以為可以學習到更多知識,希望他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,卻好像在冥冥之中扼殺了他的特殊性、原創性。在現今社會下,資訊與文化流動特別快速,我們是否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,或者一味的跟隨潮流,人云亦云呢?
我想,德國人在這方面沒有給予任何人解答,而是從小就豎立一些典範,提供給孩子們一些選擇,並且賦予多元文化與選擇偌大的包容性。一棟160歲的房子之所以能夠存在,除了對於歷史的緬懷與紀念,也能看出德國人對於環保的重視與堅持:就像我們在這學期學習到的一些相關介紹一樣,包括教課書的傳承,以及二手衣市場文化,都能看出德國人珍惜與愛護的習性,對於還可以用的東西繼續使用的堅持。
然而這一整學期下來,德國文化引導我的,絕對不是一成不變,而是像書本裡的小英雄一樣「做自己」。「做自己」不是不改變,而是去做讓自己覺得最舒服的選擇。小英雄在這個故事裡不顧他人的眼光,不在乎任何環境的變化,堅持數到兩千,最後為自己帶來一個意想不到的大禮。也許他人可以從旁給你評價或異樣的眼光,但他們從來沒有權力影響你去做任何一個選擇;相同的,沒有人有義務承擔任何結果,你也必須為自己所做的任何選擇負責。
打到這邊,這份反思同時也為我這一學期做了一些整理,起初選擇這本書可能只是個玩笑,然而每則笑話後面都影藏著一個事實與真理,值得我們去好好思考:
你看它也許只是一本簡單的繪本,卻給孩子們,又或是任何人,許許多多角度的理念思考與寄望。